小程序:高校师资网
扫描二维码,开启小程序
来高校师资网,高薪工作任你选
李老师
13121042579
191767074
191767074@qq.com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换 一 个
长按图片保存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更多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现启动2025年新增批次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报工作。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0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0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03具有博士学位。
0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0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0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0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08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三、支持政策
01事业编正教授
通过人才引进程序,符合入编条件的,编内聘用,通过"绿色通道"聘任正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
02一流薪酬待遇
项目获批后全职到岗,校内享受第三层类引进人才顶格待遇。
03充足科研经费
国家拨付科研启动经费100-300万元,学校按1:2配套支持。
04最佳团队配置
学校支持组建科研团队,项目获批后到校工作,提供2~3人招聘指标,每年提供1~2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均不受所在学院/学科限制)。
05生活后顾无忧
就近享受合肥市一流教育资源,子女入学安徽大学幼儿园(省级示范园)、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安大校区)和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集团;就近享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优质医疗保障;享受安徽省、合肥市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
对于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人员,学校推荐申请安徽省各类人才项目(计划),一事一议,按照引进人才待遇支持发展。
四、申报咨询
(一)项目申报咨询
安徽大学科学技术处丁处长、雷老师
-咨询电话:
0551-63861883、15855182995
(二)人才意向性协议咨询
安徽大学人事处李处长、曹老师
-人才专线:
0551-63861800、18337073929
(海优项目、各类人才项目,欢迎垂询!)
(三)项目填报指导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杨院长:0551-63861947
邓老师:0551-63861746
-若您有意加盟-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优青(海外)项目申报服务专用邮箱:ahdx211@163.com
(邮件标题注明: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高校师资网)
我们将倾团队力量,竭诚为您提供全方位申报服务!
五、关于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系”,2010年6月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我国雷达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剑旗受聘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近年来,学院主动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安徽、立地顶天、开放合作、融合发展”办学定位,争一流、重服务、创特色,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群”的核心支撑,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已建成涵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的完整学科体系。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队伍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0人,安徽大学二级教授3人,另聘任及柔性引进20余名高层次人才,助力高水平平台建设。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近3年来,从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水平人才30余名,围绕“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建特色科研团队3个。
科研成果产出
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30余项,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合肥市“揭榜挂帅”项目等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发项目500余项,并连续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师生在《Nature Method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国际专利20余项、国防专利2项,发布国家标准1项;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0项。
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与美国Allen脑研究院、美国普渡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英国物理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达成合作意向,为专业人才创造了优良的科研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条件。
近年来,学院主、承办第五届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国际会议(ICEICT2022)、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国际论坛(ISEICT2023)、第十四届天线、传播与电磁理论国际会议(ISAPE2024)、NSFC-RGC青年学者论坛,吸引全球近千名专家学者相聚安大。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n5R9JFQnV0fR6nBkbvn6g
更多招聘单位详情!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师资网官方微信

重要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