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高校师资网
扫描二维码,开启小程序
来高校师资网,高薪工作任你选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换 一 个
长按图片保存
一、导师介绍
岑令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博士
现任广东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系主任
曾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眼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神经眼科主任。
专业特长包括眼视光学、神经眼科、视神经损伤与修复、眼底病诊疗、眼科疾病AI检测平台开发;荣获首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南粤好医生、岭南名医、汕头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三等奖(指导老师)及香港中文大学杰出研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开发多病种眼底病AI检测系统,专利转化650万元。
主要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眼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视觉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光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二、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
1.AI在眼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团队在眼病人工智能(AI)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曾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并成功实现了650万元的成果转化。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优化眼病诊断的AI模型,利用多模态数据(医学影像如OCT图像与眼底照片、基因数据及临床记录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探索AI在眼病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并结合大型语言模型(LLMs)研究和实施基于AI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2.AI在眼病生物信息学的应用研究团队前期已应用AlphaFold2及RoseTTAFold建立眼病突变蛋白结构数据库。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AI在眼病分子结构/生物信息学的应用研究,利用最新的AI工具,提升结构预测的准确性;探索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这些相互作用网络,揭示青光眼、AMD及遗传性眼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将运用AI技术,结合多组学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与眼病发生相关的新靶点,并利用AI辅助的药物设计,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选择性,并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验证药物的效果。
3.视神经损伤修复分子机制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炎症促视神经再生修复研究,取得包括发表两篇《PNAS》等一系列成果。我们将继续探索视神经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特别是研究免疫微环境变化如何促进视神经修复,如炎症细胞极化(如巨噬细胞向M1型或M2型极化)调节免疫反应;甲基化及乳酸化等修饰影响细胞的表达、代谢和信号传导过程对视神经修复的影响,揭示新的治疗靶点;运用多模态单细胞图神经网络scGNN及NicheNet等AI算法,处理和分析单细胞RNA测序数据,揭示视神经损伤后免疫微环境细胞通讯网络,以及这些网络如何影响神经再生和修复。
4.眼视光与公共卫生大数据流行病学研究团队致力于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来分析眼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利用多个公共数据库,包括UK Biobank、GBD、NHANES及BDI等公共数据库,获得详细眼健康信息及眼病流行状况和疾病负担的详细数据,来评估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眼健康问题,并监测眼病的长期变化趋势;运用统计学工具及AI研究算法,分析不同人群中眼病的分布,识别高风险因素,评估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效果,增进对眼病的理解,来预防眼病、减少视力损伤和提升眼健康水平。
三、导师代表性论著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Stem Cells》及《Ophthalm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49篇,其中10分以上4篇,主要代表性论著详见原文链接。
四、招收要求
1.专业要求:眼科学、眼视光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
2.基本条件:身体健康,思想品德良好。具有独立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的能 力,富有创新思维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 医德师德,科研诚信;
3.取得博士毕业证,博士学位证,第一学历要求为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毕业者优先;
4.博士后及特聘研究员一般要求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五、待遇
1.博士后年薪为税前40万元人民币(含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下同)。国(境)外博士后年薪为42万元。年薪由上级部门下拨的各种经费和学校博士后专项经费组成。
2.特聘助理研究员年薪为税前35万元。
3.特聘副研究员年薪为税前40万元。
4.特聘研究员年薪为税前45万元。
六、岗位职责
1.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按计划完成特聘研究员/博士后研究任务;
2.根据创新研究需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与合作导师共同承担重要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3.根据学院和科室的安排,承担少量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任务。
七、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含教育背景、科研背景、研究特长);
2.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获奖证书等复印件;
3.两名推荐人(包括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2封;
4.代表性论文等学术成果证明材料复印件;
5.入职/进站后工作设想(2000字左右)。
八、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可先将简历发送至如下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特聘研究员应聘”或“博士后应聘”。E-mail:cenlp@gdmu.edu.cn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rsc.gdmu.edu.cn/info/1090/1458.htm
更多招聘单位详情!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师资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