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高校师资网
扫描二维码,开启小程序
来高校师资网,高薪工作任你选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换 一 个
长按图片保存
一、研究方向
可持续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适应与环境管理等。
二、合作导师简介
苏婕,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强青年拔尖人才A类。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包括构建全球尺度海岸带蓝碳系统生态-经济效益标准化评估方法体系,建立系统性区域红树林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框架,解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机制及适应策略。主持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海外),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于Nat. Comm. (2篇), Landsc. Urban Plan., Ecol. Econ. 等高水平期刊。
三、招收条件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严谨、端正的品德学风;
2.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身心健康;具有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备环境与生态学、经济学、可持续科学、遥感、数值统计、模型模拟等相关背景;
4.具备计量经济学研究经验,能够开展社会经济调查或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工作;
5.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强,对新技术(情景模拟预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有较强的钻研兴趣;
6.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材料撰写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岗位职责
1.深度参与课题组科研项目,制定研究计划、落实研究方案、完成研究目标;
2.独立分析数据,在领域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
3.参与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申报、执行和验收过程,承担项目关键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4.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开展深度交流。
五、支持政策
1.薪酬及福利: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享受教职工年度医疗体检、工会福利。https://postdoctor.xmu.edu.cn/。
八、课题简介:
当前,科学界正致力于探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耦合机制及其交互影响。深入研究滨海湿地人地耦合系统,揭示不同保护修复模式与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实现生态修复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关键路径。课题组将聚焦海岸带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以下两项研究,申请人可与合作导师协商确定具体研究内容(可选择其中一项或两项,或拓展相关研究)。
课题一:滨海湿地社会-生态系统动态耦合机理研究
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与海岸带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耦合机理研究,是理解海岸带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本课题将整合多时相遥感影像分析、空间聚类和实地调查,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利益相关者访谈等),系统揭示:
1)全国尺度的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与海岸带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
2)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度的动态耦合机理。
课题二:气候变化情景下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策略的多维效益评估与优化研究
气候变化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亟需评估不同保护修复策略在生态-经济-社会维度的综合效益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本课题拟通过典型样点实地研究,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1)区域尺度环境实验测量和社会经济调查,构建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效益评估模型;
2)通过情景模拟与模式对比,解析效益协同与权衡的内在机制,建立全国尺度的保护修复策略优化框架。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postdoctor.xmu.edu.cn/info/1061/3976.htm
更多招聘单位详情!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师资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