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高校师资网
扫描二维码,开启小程序
来高校师资网,高薪工作任你选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换 一 个
长按图片保存
2025年新增批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Part.1申请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申请本次新增批次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3.研究方向:
学院重点支持但不限于以下研究方向:
核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物理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Part.2支持政策
资助模式:
1.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2.资助期限:3年
待遇资源:
1.直聘教授或研究员
2.聘为博士生导师,前3年每年保证至少1个博士生招收指标
3.年薪不低于60万元
4.提供一次性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科研经费
生活保障:
1.为子女提供自幼儿园到初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2.可按黑龙江省人才政策申请安家补贴等多项归国人员支持;
3.提供“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在落户、出入境、医疗、出行等方面享有优待政策。
Part.3申请程序说明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5年8月1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要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申报人要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填写详细的身份证号、护照号和工作履历信息,并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核学院,由学院、学校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4.申报时间为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
Part.4团队介绍
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
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为己任,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相互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围绕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凝练了核能先进仿真技术、核安全分析评价技术、核能智能运维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为保证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核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拥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20人,研究生210余人,先后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黑龙江省首批“头雁团队”。
核动力装置研究所
核动力装置研究所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支以实验研究为主,围绕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反应堆热工水力、非能动安全技术和核反应堆先进计算方法为研究特色的重要科研力量,获批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4人,研究生170余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承担了“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研发工作,为我国大国重器“华龙一号”的成功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0余项,出版国家级、省部级教材6本,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在核动力领域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工程技术影响力。
反应堆工程研究所
反应堆工程研究所是学校核学科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平台的主要成员之一。主要围绕海洋条件下核动力系统及关键设备特性、新工质新用途反应堆关键技术、核工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精细化实验及数值模拟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拥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5人,在读研究生200余人。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7人次,发表顶级期刊论文3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团队与国内绝大部分涉核单位均建立了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
核化工系
核化工系致力于培养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师与一流专业人才。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本专业唯一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且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核燃料循环后段为重点的教学和科研单位。主要围绕乏燃料后处理模拟与仿真技术、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处理、材料腐蚀与核电站水化学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拥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7人,在读研究生100余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乏燃料后处理专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30余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出版国家级、省部级教材及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核化工与核燃料循环领域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
核技术系
核技术系拥有串列加速器、电子加速器、中子和伽马放射源等完备的实验平台,同时拥有辐射探测器开发测试平台。主要围绕辐射探测与防护、辐射成像与核分析技术、辐射物理与核物理、工程材料辐照损伤效应、先进能源系统耦合研究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拥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8人,在读研究生80余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仪器重大专项1项,出版国家级、省部级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多次为国家部委提供辐射安全咨询,参与完成中国散裂中子源谱仪一期建设,CERN对撞机CMS谱仪RPC升级。
Part.5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海涛
联系电话:+86451-82518400,13633605528
地址:哈尔滨工程大学31号楼135室
电子邮箱:cnst@hrbeu.edu.cn,投递时请备注在高校师资网看到的招聘信息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jbWMXFaRId2yLuRYLe4BTw
更多招聘单位详情!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师资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