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高校师资网
扫描二维码,开启小程序
来高校师资网,高薪工作任你选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换 一 个
长按图片保存
林慧庆教授,医学博士,三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Ⅱ科主任、肺移植中心负责人,多伦多大学胸外科博士后。
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专家,国家卫健委肺移植质控中心专委会专家,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肺移植学组委员,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科学委员会肺脏移植工作小组成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委,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整合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胸外科湖北省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外科学》编委、湖北省女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林慧庆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胸外科领域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围绕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肺癌发生机制、体外肺灌注(EVLP)技术等方向,构建多层次、多模型交叉的研究体系:
1.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干预
率先提出“细胞程序性死亡-能量代谢-炎症调控”协同作用的理论框架,系统阐明长时间冷缺血、活性氧积累、mTOR-糖酵解通路激活与自噬之间的关联机制,为肺保护提供全新干预靶点。
2. 肺癌免疫代谢与肿瘤微环境研究
运用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等前沿技术,解析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及肿瘤特异性剪接亚型的形成机制,优化肺癌免疫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3. 体外肺灌注技术(EVLP)肺修复及临床转化:建立EVLP多级生物模型体系,为临床肺损伤修复提供关键试验依据。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等课题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J Heart Lung Transplant、Exp Mol Med、Ann Surg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执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部,参与撰写中国胸外科/肺移植领域指南/专家共识17部;“肺移植供肺保护核心技术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获202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临床关键技术创新”获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肺移植关键技术”获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先锋技术奖。多次受邀在ATC、ISHLT、ATS等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发言,相关学术成果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一、 研究方向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干预
肺癌早期诊断与免疫微环境调控
体外肺灌注(EVLP)技术优化与临床转化
二、 招收名额
2-3名(常年招收)
三、 岗位职责
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与合作导师共同制定研究计划,独立开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科研攻关工作。
在合作导师指导下撰写和发表高质量SCI论文,积极申请发明专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课题组科研影响力。
协助合作导师申请相关国家级项目,并在合作导师指导下、作为独立课题负责人,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并协助完成在研课题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与成果鉴定等工作。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汇报研究成果;参与实验室日常管理、平台建设、试剂设备维护及科研数据规范管理。
协助指导实验室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与临床科研团队密切合作,推动科研成果临床转化。
四、 岗位要求
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近3年内获得或即将获得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博士学位。
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博士毕业年限和年龄要求。
要求具备独立研究能力与扎实学术基础;近3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 SCI 二区及以上期刊发表≥2篇论文。
五、 薪资待遇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税前年收入不低于35万元,具体薪资面议。另享受职工同等科研绩效。
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支持申报武汉大学弘毅博士后、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项目。
表现优异者出站后可优先留院工作。
六、 应聘方式
应聘人员将自荐信、个人简历(含教育/科研经历、论文成果、参与课题等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为一个PDF格式的申请材料发送到课题组与医院联系人邮箱,标题请注明“应聘林慧庆教授博士后+姓名+高校师资网”。
课题组联系人:林慧庆
联系邮箱:huiqing.lin@whu.edu.cn
医院联系人:程志勇 159 0713 3933
联系邮箱:rmyyrcb@163.co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更多招聘单位详情!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师资网官方微信